仲夏夜,那個給新英才教育集團孩子們寫歌的人走了。
迎著東升的旭日,一曲悠揚的樂音飄蕩在九天湖畔廈門英才學校充滿美氣活力的校園里。
孩子們長歌當哭,一遍遍唱起《四季芬芳》,送別詞壇泰斗、孩子們愛戴的喬羽爺爺。
1995年,楊英女士在九天湖畔創建了廈門英才學校,
昔日蕉林環繞、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上,一座現代化校園依山梯筑,拔地而起。
喬羽先生被楊英女士傾資建學的氣魄深深感動,揮毫題詞:
沃土清泉,并寫下孩子們傳唱至今的《四季芬芳》歌詞。
喬羽先生為廈門英才學校題詞
(1995年12月1日)
這首歌由中國由當代詞曲雙璧喬羽和谷建芬兩位前輩共同譜寫,
1995年正式灌制。由此,《四季芬芳》校歌誕生了,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歌曲之一。
廈門英才學校辦學27年以來,一直保有這樣的慣例:
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和閉學式、
每年的入團入隊等大型活動,莊嚴的國歌之后,必定唱響校歌。
《四季芬芳》是孩子們中考、高考的出征曲,是同學們畢業典禮上走向世界名校的進行曲。
27年來,孩子們唱著校歌、帶著深深的儀式感去迎接生命中每一個最難忘的時刻。
第一批畢業生早已為人父母,他們選擇把孩子送到英才教育集團,繼續接受校歌的洗禮。
廈門英才學校首屆(1999年)高中畢業生趙文秀博士回憶第一次唱校歌的情景,
聽到老師介紹詞曲作者竟然是兩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很震驚。
學會了校歌,更深層次地認識到喬羽先生對青少年關懷,愛之深、情之切。她說,“校歌至今還在心里時時回響。”
音樂的力量不容小覷。它能滌蕩人的心靈,能激發人的活力,能傳遞人的情感。
校歌《四季芬芳》,看似極簡的語言卻能浸潤校園學子的心田,字里行間溢滿殷殷囑托和熱切期望——
“造一片沃土”,是希望這片創美沃土能培育出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
“引一道清泉”,正如英才一直以藝術為人才培養的“源頭活水”。
▲1995年12月19日,喬羽參加廈門英才學校落成慶典活動。
立足于培養卓越而優雅的英才人的目標,學校開展立體而多維的“以美育人 五育并舉”一體化課程體系,
讓孩子們在藝術和韻律中學與創造、各尋所長、立德啟智,不斷追求和探索創美之路。在音樂的浸潤下,
校園的藝術氛圍日漸濃厚。你能聽見校園里隨時傳出的悠揚琴聲、優美歌聲,再者,是長廊中隨處可見的書法、畫作展示。
音符最終撐起這些幼苗成長為大樹,走進英才,班班有歌聲舞蹈、人人有愛好特長,
一大批學有所長、學有所成的特長學生陸續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在國家級賽事上頻摘碩果。
新英才教育集團總裁付曉秋女士說:“喬羽先生的一首歌,涵養浸潤了數代英才人。
給了我們辦學提供了很好的定位與方向,成就了學生對美好人生的價值追求。
沃土清泉成為人才培養的原動力,綠蔭花朵是教育集團永久的追求。
斯人已逝,長歌當哭,我們將以收獲四季芬芳的成果,告慰喬老先生。”
新英才教育集團董事長楊英女士一直沉浸在悲傷中,她回顧20多年前與喬羽先生的幾次會面,
深有感觸:“喬羽先生平易近人,非常謙虛。他鼓勵我為國家好好培養人才,把愛國放在第一位。
喬老先生,我記著您的囑托?,F在,廈門英才學校、廈門國際學校、北京市新英才學校,
三所學校培養了幾萬優秀畢業生,他們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孩子們有著共同的特質:‘愛與創造’,那是校歌的精神寫照。
喬老先生,我和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您?!?/span>
楊英女士以新英才教育集團名義向喬羽先生敬獻花圈——
“不老之筆寫赤子之歌;因為有您,歲月生輝”——深切緬懷詞壇泰斗。
▲《廈門日報》人物專欄(2022年6月21日)
6月22日上午9點30分,南北英才同時奏響校歌,7000多個孩子同時唱響《四季芬芳》。
廈門英才學校幼兒園的孩子拍著稚嫩的小手,為自己唱的校歌打著節拍。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校園內的初三學生飽含熱淚再唱《四季芬芳》,
遙寄無盡的思念。居家防疫的孩子們佇立電腦旁,線上同唱一首歌,一首向喬羽爺爺致敬的歌!
在歌聲中,英才“成長之樹”里的百年期待正悄然滋長。
喬老爺子,您寫的校歌我們一直傳唱……